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 no video
  • 阿美族
  • 魯凱族
  • 賽夏族
  • 卑南族
  • 布農族
  • 鄒族
  • 排灣族
  • 阿美族宜灣年祭(Ilisin)

    阿美族宜灣部落最盛大的年祭(ilisin)活動由男子年齡階層推動,包括「迎靈祭/祀靈祭」、「宴靈祭」和「送靈祭」等部分。「迎靈祭/祀靈祭」以男子年齡階層的老年組和青年組歌舞及成年禮為主;「宴靈祭」時全部落族人以歌舞娛靈,年輕人在「情人之夜」互訴愛意;「送靈祭」歌舞則是由部落各戶婦女代表擔任。研究人員共採集了27首宜灣年祭歌舞。

  • 魯凱族好茶小米收穫後祭(Kalalisiyan)

    「小米」為魯凱族好茶部落往昔最重要的農作物,出現於各種祭儀。傳統的小米收穫後祭由祭司向全村報信開始。各戶除了以小米乾飯作祭,最重要的活動為部落男子集體上山的烤小米餅活動(watsabi)。家中初學會走路的男孩參加此活動後才被部落接納為「真正的男孩」。長老和祭司在山上做儀式,祈求神靈庇護男子,賜予豐獵。

  • 賽夏族向天湖矮人祭(Pasta'ay)

    賽夏族的矮人祭分為南北二祭團舉行,北祭場在新竹五峰大隘,南祭場在苗栗南庄向天湖。矮人祭兩年舉行一次,每十年有一大祭。祭典從兩祭團「結芒草約期」和「河邊相會」展開。矮人祭正祭由朱姓(tition)擔任主祭,儀式由「迎靈」、「娛靈」與「送靈」組成。賽夏族人連續三天從傍晚到天明在祭場唱跳祭歌,並舞動祭旗和臀鈴,以慰弔矮人等老前輩,祈求賜福。

  • 卑南族南王大獵祭(Mangayau)

    卑南族南王村大獵祭(Mangayau)從12月下旬開始,緊接在猴祭(Vasivas)之後,是為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典,包含了淨除、除喪、上山打獵、成年禮等活動。男子上山打獵期間,夜晚在營火邊吟唱古調bailalao。婦女在凱旋門迎男子歸,然後前往部落男子會所前歌舞,同時進行男子晉升青年階級的儀式,並為喪家除喪,邀請他們共舞,再度融入部落活動。

  • 布農族霧鹿打耳祭(Malatagia)

    布農族的傳說提到祭儀是月亮傳授的。依照月亮之消長,分為十個月,每月都有特殊祭儀。打耳祭(Malatagia)是在第四個月舉行,目的在祈求獵物豐收。打耳祭當天插立竹竿,掛上鹿或羌的耳朵做為箭靶,先由家中善獵者抱小孩以弓箭射耳,再由男子排列成行,依序用槍射擊。之後生火烤肉,由祭師做儀式祈求豐獵,並進行祭肉分食儀式。

  • 鄒族特富野小米收穫祭與戰祭(Homeyaya / Mayasvi)

    在鄒族的傳統生活中,小米扮演重要角色。每年七八月小米成熟時,長老開會決議小米收穫祭(Homeyaya)的時間。各家在小米田和祭粟倉做儀式向小米神致敬求平安。戰祭(Mayasvi)是鄒族最大的祭儀。族人在男子會所前殺豬、歌舞,招請和祭祀天神與戰神,祈求戰功和去除災厄。戰祭期間男童登會所行成年禮,接受長老祝福。

  • 排灣族土坂五年祭(Maleveq)

    五年祭(Maleveq)每五年一次,是排灣族Vutsul系統最盛大的招請祖靈歸村的傳統祭儀,由頭目、男祭司、女巫師協力執行此祭儀。五年祭開始時會行遮護村落各重要部位以防惡靈侵害的前祭儀式;祭典的高潮是在祭場以長竹竿刺藤球,向神靈祖先祈求豐收豐獵等各種好運。五年祭後的次年再舉行六年祭,將還留在部落的神祖靈送返。